养生革命从改善人体微生态开始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与微生物处于共生关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类群。人体携带的细菌主要在肠道,约有500多种,总菌数高达100万亿个,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这些细菌可以分为有益细菌(益生菌)、有害细菌(致病菌)、中性细菌三大群落,它们与人体细胞共同组成了人体微生态。
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细菌种群属于有益细菌,它们为人体细胞提供免疫能量和营养物质,是保证人们健康长寿的主力军。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细菌种群属于有害细菌,它们向人体细胞释放代谢毒素和腐败致癌物,是导致人们患病、早衰乃至死亡的元凶。中性细菌见机行事,有时发挥好作用,有时发挥坏作用。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行使完全依赖于这些细菌微生物。一旦它们发生不良变化,就会引起人体新陈代谢障碍,诱发各种疾病。因此,按照健康标准和长寿要求,人体微生态应该保持有益细菌占优势的菌群组合的良性平衡。
医学专家认为,肠道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为人体提供了 70%以上的免疫功能,同时还制造着人体所需要的绝大多数营养物质。而这些免疫功能和营养物质主要来自肠内有益细菌的作用。因此,养生必须先养肠,使肠内有益细菌达到足够多的数量。
科学实验数据显示,在人的一生中,肠内有益细菌占总菌数的比率有逐年递减的自然趋势:婴儿时期高达 99%;青少年时期保持在40%左右;中年时期降到10%,使人们开始呈现体衰易病的迹象;60岁之后仅存1%-5%,频频诱发严重疾病。
在中国现代生活方式中,绝大多数食品来源含有超过国际标准的抗生素、激素和农药的残留物,加上最近 2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精神压力,人们经常处于饮食不卫生、工作很紧张、应酬太频繁的不良状态,往往会主动造成肠内有益细菌剧减,肠内有害细菌猛增,使人体微生态恶化,导致便秘、腹泻、溃疡、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帕金森病、胃癌、肝癌、肠癌、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等现代疾病的发生案例越来越多。人体微生态恶化引起身体组织中毒,这是人体提早衰老和死亡的根本原因。
世界微生态学会主席、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光冈知足先生在他的名著《肠内革命》中明确指出:肠内有益细菌越多,肠道越年轻,人体越健康,越具有生命活力;肠内有益细菌越少,肠道越衰老,人体越易病,越缺乏生命活力;没有肠内有益细菌,人就无法存活。因此,应将肠内有益细菌占总菌数的比率当做人体的青春指数,并作为判断肠道年龄的依据。
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是国际自然医学会确认的世界长寿之乡,拥有
生命科学家们发现,从理论上说,只要利用科学方法,将肠内有益细菌占总菌数的比率提升到30%以上,进而改善人体微生态,就可能让中老年人恢复生命活力,减少衰老的困扰和疾病的威胁,活到120岁-150岁。这为人类健康长寿之道展现了光辉灿烂的前景。因此,美国著名营养保健专家艾尔•敏德尔博士在他的《抗衰老圣典》一书中,把有益细菌列为世界上已知的100种最热门有效的抗衰老物质的第一位。提升肠内有益细菌比率的人体微生态调节剂也被誉为预防医学实践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70多位在世的百岁老人。学者们对那些百岁老人进行身体检测,得到令人惊喜的数据:在清新的山水环境和简朴的生活方式的长期作用下,他们肠内有益细菌占总菌数的比率平均达到30%以上,相当于青少年水平;其肠道年龄只有20岁。这正是百岁老人健康长寿的核心秘密。

|